发布日期:2024-08-07 20:31 点击次数:110
默达
“氮泵、小红瓶、体测鞋、科技绳……”近日,多家媒体调查市面上的“体考神器”,曝光“氮泵”类产品含有过高咖啡因,可能会有“昏厥”“呕吐”等副作用。
然而在网络上搜索“体考神器有用吗”,得到的回答却五花八门。部分网友提到了使用后的不良反应,多数人表示“有心理作用”,还有个别回答结合个人经历认为“确实能快速提高成绩”。
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一方面,网络发帖存在“统计学偏差”,没用“神器”但通过考试的占多数,他们往往从个人努力总结经验;用了“神器”仍没能通过,只能从自己身上找不足;许多用了“神器”且幸运通过的考生,在巨大的欣喜情绪下会归功于自己的“抱佛脚”,放大个案中微乎其微的作用。
另一方面,“心理作用”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。“体考神器”的名头有时能缓解考生和家长的过度焦虑,也变相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暗示,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就曾用“心理预期理论”来解释类似的现象。同样是在分数线附近徘徊的考生,购买行为已经筛选出了一部分人,他们对考试成绩的期待更高,因而会在各个方面积极行动以匹配心理预期——更规律的锻炼、更合理的膳食、充分热身、系好鞋带……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神器”不一定神,个人的努力更加重要。
弊大于利的“安慰剂”,确实配不上“神器”的名头。专家表示,如果进行了科学的锻炼,多数人不用“神器”也能轻松通过考试。但为何“体考神器”的传言仍在考生之间流传,甚至不论平时成绩好坏都有人愿意一试?关键在于背后反映出的焦虑情绪。体育测试与升学直接挂钩,考生和家长自然希望每分必争。近年来,多省提高体育测试、实验加试的赋分权重,对其重视程度随即提升。本就有优势的考生希望“加道保险”,平时准备不足的考生也试图“以小博大”碰碰运气。
重视“体育测试”不假,但最该关注的“体育锻炼”却常常得不到保障。从学校层面来看,课业压力过大、体育课开设不足、日常考核“走过场”等现象仍然存在;从个人角度分析,锻炼意愿不强、偏重文化课学习、饮食作息不规律等问题进一步拖了身体素质的后腿。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,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,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。平时不锻炼,临考抱佛脚,这或许才是“体测标准年年降,‘神器’越卖越疯狂”的根本原因。
笔者仍记得当年体考之前本是信心十足,看着周围同学手中脚下的“神器”,还是和好友兑钱买了一罐功能饮料分着喝下,最终忍着甜腻的口感跑完全程,发现已超出满分线许多。“神器”只能缓解一时但不能根治焦虑,唯有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,才能在考场上信心满满泸州配资公司,在考场外受益终身。
Powered by 网上配资APP_10倍杠杆炒股_股票在线配资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